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淡水排隊美食--淡水阿給

淡水排隊美食--淡水阿給

說起淡水的著名小吃非阿給莫屬,但這樣的平民食物並不是每個人都看得起或覺得特別,不論是老街上的包子、魚丸湯或真理街阿給,在地人始終以早餐看待,但也因為如此之庶民而平常,外來觀光客反倒趨之若鶩,非早餐時間反而成了排隊店。

今天如果一早走入真理街,過去舊稱砲台埔的斜坡上就能遇見騎車或步行的人,進進出出阿給老牌創始店,賣完了每天的五百顆阿給,晚到的人可沒得吃,但後來也因向隅的人多,不知何時隔了幾間店鋪不遠處,有家文化阿給登場了。由於小街上就有好幾間學校,淡水國中、淡江中學、已成幼稚園的淡水女學校,還有改制後的真理大學(最早由馬偕牧師創辦的牛津學堂就在校園內),大清早四方各路學生加上當地吃食的人可把小街鬧得沸沸湯湯,早期的真理街,還有早餐攤車並排小巷圍牆旁叫賣,最常吃的就屬饅頭夾蛋,一大顆白饅頭瓜分兩邊,中間夾上荷包蛋,或許是刈包的靈感所致,饅頭便宜又好處理,十五二十元就解決學生吃粗飽的一餐,當然成為學生最習慣吃的早餐,不過久食也會生厭,以後當過兵的人大概不會懷念。

那時候老牌阿給還未遷移至今天所在,老店位址原是國中校地,屈居兩座中學校之間,鄰居還有一個奇特的獨居老人,院子總是堆滿怪奇詭譎、高高低低的山水石頭,那時候學生都稱他為石頭老人,每天由門前經過,敢於涉足的人寥寥無幾,印象中只得一次與同學壯膽而入,雖沒能見上一面,森然的感覺猶歷歷在目。而老牌阿給簡陋的木造店鋪潮濕陰暗,也令人不敢恭維,一方面大多是淡江中學的學生麕集,與專科生不搭,雖夏天可吃剉冰,冬天有熱甜湯,記憶中也沒進去過幾次,大抵是屋況不佳,令人生畏,以至於那時候在老店也沒吃過幾次阿給,倒是常與同學下山到清水街某家沒招牌的阿給店吃阿給,以後反而賴上這家阿給的口味,此店除了招牌阿給,也兼賣黑輪 、甜不辣,冬天的時候還有紅豆湯圓可吃。

阿給的出現歷來已有傳說,為何稱作阿給?有次與一日文系畢業的同事論及此事,老一輩人因延續日文發音往往把油豆腐叫做阿給,不過阿給一詞已經是日語「阿布拉給」的簡稱了,於是阿給阿給的,就成了油豆腐的代稱,但淡水阿給不只如此,將油豆腐放大挖空後,再填入冬粉撐大肚皮,並以魚漿封口,就成了一粒雍容大度的淡水阿給。真理街老牌阿給與眾不同的特色是淋湯醬汁,有別於其他家黏稠的甜辣醬,只用單純的醬油與辣椒融合,一碗阿給一杓湯醬汁,目的是讓阿給入口前,先將阿給開腸剖肚,讓冬粉遭遇湯汁後可以飽吸一頓,原本沒有添加調味料的內裡,不論冬粉或阿給,此時蘸染稀薄湯汁,也成為飽學之士,肚子裡有了墨水,吃起來就有滋味。雖然阿給的學問簡單,但如何吃出異同與好惡端看個人,大抵能經由魚漿是否真材實料、阿給皮肉是否滑嫩、冬粉是否濕縟柔軟,但看醬汁是否與脾胃相符,這樣子幾個條件加總下來,老不老牌並不重要。


招牌美食:淡水阿給,有生有熟,在地人常買生阿給回去自己蒸食。最常到清水街一家無招牌阿給店(但攤車上面懸掛有「阿給」兩字),因為乾淨,而且也算超過三十年的老店。另外還有甜不辣與甜湯。有陣子店面分租素食粽攤位,也可吃到粽子。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