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鹿港糖水冰沙豆花+和美排隊臭豆腐(二)

鹿港糖水冰沙豆花+和美排隊臭豆腐(二)

說起臭豆腐,不免又想起小時候,古早的臭豆腐酥炸後皮脆肉嫩,起鍋時老闆會用夾臭豆腐的長竹筷將金黃豆腐一壓,啵皮一聲,馬上露出雪白的豆腐內裡,一塊豆腐一個窟窿,於是酸泡菜、醬油、辣椒醬、蒜泥一股腦兒填鴨進去,一口臭豆腐就會充滿酸辛辣風味,需要趁熱燙口才能酥脆爽口,於是吃臭豆腐的姿態就得邊吹邊嚼的一掃而盡。倒是後來臭豆腐料理有了一些轉變,各地也有各地的精華,有的店家先把豆腐剪成四小塊後再下鍋,有的處理起來除了外皮顏色深,其實也跟內裡一樣柔軟,有的乾脆全部酥炸了,豆腐表裡內外一起遭殃,不過吃臭豆腐各有所好,端看想吃什麼風格。

和美臭豆腐排隊店沒有起眼的店面,一輛餐車凸歸暝,應該就是在地人的招牌小吃美食,而此店臭豆腐的特色是短小精幹,外皮身段柔軟像似油豆腐口感,泡菜則有兩種,一是小黃瓜一是高麗菜,一甜一酸互相支援,再加上辣椒醬,也讓口感豐富不油膩,難怪好多人忍臭排隊。


↑臭豆腐一上桌馬上殺進入口,片甲不留

吃完臭豆腐,心裡默想的還是未完成的豆花序曲,少了它就像打上天空的花火沒有開成,尤其天氣悶熱煩躁,會教人生出彌補不了的缺憾,剛好最近有機會上鹿港吃過第一市場旁的豆花,和美距離鹿港不遠,於是慫恿同事就直接追殺到鹿港吃豆花。


↑鹿港豆花很好找,就在鹿港第一市場外

鹿港豆花特別在哪裡?一般夏天的豆花免不了會添加剉冰,除了剉冰的顆粒粗細不同,清水凝結的剉冰仍是剉冰,加了剉冰的豆花糖水可能會因為冰的融化而稀釋,不過鹿港這家豆花店似乎又多了一道心思,聰明的將冰沙混入吃豆花的糖水而成糖水冰沙,那麼怎麼吃也不會有稀釋問題,其中重要的只是拿捏冰沙糖水與糖水的比例而已,於是滿滿的一碗豆花,吃豆花的剉冰與喝到的糖水湯汁味道完全一樣,沒有口感落差問題,就這樣在熱天的鹿港夜晚,買豆花的人一波接一波,還見有人吃豆花特別要求剉冰要高出兩個碗身,可見客人對糖水冰沙豆花的喜愛。


↑鹿港糖水冰沙豆花,一入口便融化了悶燥的心與胃口

最不可思議的是,鹿港豆花的飽足感是別的市區的兩倍多,並且價格大眾化,一碗滿滿的花生豆花才二十五元,一來一往相較之下,市區根本吃不到這樣的東西,所以對鹿港豆花的印象特別深,而且第一市場周邊小吃林立,不愁吃不到心目中的東西,但到此也需叮嚀一下,過了八點的鹿港一般的熱食小吃攤與店家大都慢慢收攤休息,所以要吃小吃就要盡早喔。

鹿港糖水冰沙豆花+和美排隊臭豆腐(一)

鹿港糖水冰沙豆花+和美排隊臭豆腐(一)

豆花對我而言是一種難以抗拒的甜點,除了小時候把豆花當早餐的經驗會因為長尾理論而影響人的一生,優質的豆花更是老少咸宜,黃豆以及傳統花生的的營養成份也高,以至於只要聽到看到哪裡有豆花,就會口水分泌的忍不住躍躍欲試。

有陣子豆花連鎖店蜂擁而起,也會嘗鮮的試一試,但連鎖店為了配料多樣化,免不了參雜罐頭食品,結果當然不盡人意,吃來吃去,還是單點單店的老牌豆花店順口,就像人在台北只要有到公館汀洲路,就會吃上一碗龍潭豆花,習慣單純的口味也是從小養成。

前陣子聽家住和美的同事說,鎮上的排隊美食是一家豆花店,馬上勾起我的食慾,就想找一天殺過去吃它一次,正好有次星期六有機會,可惜找到鎮上老街的施家豆花店時竟然公休,真叫人氣餒,沒辦法只好吃隔壁粄條店的粄條果腹,可惜板條已經越來越少以純米製作,但店面古色古香,老闆有一定堅持,端出的粄條,以陶缽為碗公,食料的組合上有用心,紅蘿蔔、棕色香菇,綠色蔬菜加上白色粄條,配色不俗,卻也吃得開心。


↑和美豆花沒吃到,倒是吃了鄰店的粄條,
店面有古意,老闆也用心料理,點餐後請耐心

既然人來到了和美,一趟路途當然要把在地小吃都喚出,同事說,市場的爌肉飯也是一絕,算是老早既有的美食,店名阿呆,結果一路上看見的都是取名阿呆的店,也是一奇。不過已吃不下許多東西,只好找到另一排隊攤販,沒有店面,露天幾張桌面,位在黃昏市場停車場內,到的時候差點沒有座位,只能和其他人併桌,賣的是臭豆腐與麵線糊,還真是排隊店,但見客人五十一百的外帶,由於油炸需要時間,排隊的人潮沒有間斷過。


↑黃昏市場的臭豆腐需熟人引路,不過街區不大,只要聞香也能下馬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東海夜市可不可+小時候粉圓湯

東海夜市可不可+小時候粉圓湯

有時候隱藏版的吃食反而更貼近生活,沒有排隊的瘋狂,卻讓人回味無窮,東海夜市巷弄中的可不可珍珠紅茶可算得上是這樣的飲料之一。

有次因為同事託買東海夜市某巷內的珍珠紅茶飲料,忍不住搭便車一試之下,才知道大隱於市的小吧台也可以有精湛的技巧,讓單純的珍珠粉圓變身灰姑娘而成令人驚豔的食材,因為遇冰會變硬的珍珠粉圓在這家一坪小店的處理下,一杯700cc帶冰的茶飲,喝完前竟可以維持Q軟度不變硬,或許是糖度的加乘,又或者是故意煮得熟爛,但至少加入冰塊後的珍珠始終維持軟彈力,沒讓以往個人對珍珠粉圓既定的偏見否定,至於過去會對波霸粉圓或珍珠粉圓有不良觀感,那就必須從小說起了。


↑口感意料之外的珍珠紅茶

有點年紀的人小時候應該都喝過粉圓湯,不論是太白粉(樹薯)或番薯粉製成,古早味的粉圓其實沒有今日如此碩大無比的身形,那時候最喜歡冬天的粉圓湯,記得小販往往雙肩擔著行動廚具,常常某定點某定點的走賣,一邊有炭火小爐煨溫糖水,一邊有淺底寬口的陶碗餐具層層疊疊,印象很深刻的是,陶碗的碗內帶有偏土的白底,碗口邊緣和碗身則有手工藍線塗布,端上手的一碗溫熱的粉圓湯,粉圓色澤由內到外、由深至淺半透明,中間帶有實心的白點,又因為陶碗低淺,雖盛滿碗卻總還讓焦糖湯水互相滲透粉圓,粒粒頓顯晶瑩剔透,平均盪漾在碗內,一邊吹涼一邊迫不及待的一口咕嚕吸食,甜蜜的糖水與彈牙的小粉圓在口腔內交響碰撞,那樣的粉圓才無須過度咀嚼,一顆顆一粒粒經喉嚨順滑而下,勁道剛剛好,不堅硬也不黏膩,對於粉圓的記憶也鑲嵌在當時,直到後來陸續有所謂「青蛙下蛋」、「珍珠粉圓」、「波霸珍珠」出現,但不知如何,總是過不了關粉圓湯的記憶這一關。

有陣子北上工作,吃到比較符合記憶條件的粉圓湯唯有在百貨公司連鎖經營的小南門豆花,以小粉圓為食材至今不變,可順勢一提的,小南門還留有顏色黃黃的粉粿這種古早甜點,只不過在百貨公司吃粉圓價格不菲,已是少了那麼一點點吃國民美食的心情了。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

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西門町麵線+小時候古早麵線(二)

西門町麵線+小時候古早麵線(二)

小時候阿嬤家在彰化市車路口民生市場附近,眾所周知市場能夠餵養一地區的民生大事,除了生鮮蔬果、雞鴨魚肉,還有可能的五金電器、用品修補、跌打損傷、江湖奇術等,而美味的小吃更是市場歷久不衰的王道,那時候的民生市場周邊,還可以記得的熟食小吃就有肉圓、鹹湯圓、滷肉飯、肉粽、碗粿、麵線等,而占據路口的ㄧ爿麵線店也成為最便利的庶民點心,但為何這間店的麵線如此特別以致令我念念難忘?如果說至今走過台灣各地皆未曾見過這樣的麵線料理組合並不為過。

市場麵線糊的招牌菜只有兩樣,一是清麵線,一是肉羹,牆壁上的點單上則書三款,一是清麵線,一是肉羹,再來就是綜合。什麼是綜合?顧名思義,清麵線加肉羹。綜合也是小時候的習慣與最愛,一來可能與價錢有關,同樣價錢可吃到兩種食物何樂不為;二來小朋友吃東西總喜歡不同花樣。這樣的組合大概全台灣找不到了,麵線的配料不是大腸也非蚵仔,而是肉羹,而且肉羹的料理與今天吃到的模樣迥然不同,這家店所料理的肉羹湯清澈見底,且加入大量的高麗菜葉片,一碗淺碟厚重的陶碗裡,除了肉羹還能吃到葉片蔬菜,獨一無二,也造成那時候的既定印象,以為肉羹就該如此模樣與滋味,除了羹肉可以墊飽肚子,高麗菜的鮮甜搭配起來竟絲毫不讓小朋友反感怯步,實在厲害。如是,客人只要喊叫一聲台語「綜合的!」即知是麵線與肉羹的金剛合體。

以後只記得從兩塊錢到五塊錢調變後,家也搬離彰化,麵線糊則成為打包的記憶。所幸幾年前有機會帶女友﹝不同人﹞認識生長的家鄉彰化市,於是大力推薦市場旁「綜合的」,那次回到民生市場,老店仍在,店面維持以往,沒有太多改變,不過老闆已從上一輩交棒,但不知怎的,或許對老一輩的形象根深蒂固,滋味似乎不同以往,這大概也讓我從現象學轉悟而成混沌理論,回到過去以為可以維持記憶中的不變,怎知其實一切都在變幻中。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


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西門町麵線+小時候古早味麵線(一)

西門町麵線+小時候古早味麵線(一)

第一次被朋友帶去吃已經是十幾年前了,那時候店面就像一般麵線店,沒有什麼裝潢,不像現在一切講求識別標誌,服裝、logo、燈光營造、明亮氣派。來到西門町逛累了,又不想吃正餐,那麼很多人就會選擇阿宗麵線,麵線本來沒有大學問,但很多人排隊就有問題,原來是沒有坐位的立食店。

那時候跟著朋友點上一碗,才發現人為了吃也可以沒氣質,捧著一碗綠色塑膠碗裝盛的大腸麵線糊,當下就有點不知所措,從小被訓練的禮節好像派不上用場,好好立正站著也不是,又不是軍隊;兩腳三七步也不是,不成體統;蹲呢?那更不行了,小時後再窮都要上桌坐著吃飯吃東西,怎麼可以蹲著吃;靠著柱子呢?又不是把妹,也沒有那麼多柱子,於是當場就在猶疑中、一下子重心在右腳、一下子換左腳,頭低低的吃完一碗淅瀝呼嚕的麵線糊。

後來曾經又跟女友吃過一次,不過那已經是為了讓女友體驗一下什麼是站著吃的麵線而已,以後就沒再吃過西門町的麵線。

現象學中有一個道理是,當你看見一張曾經參與過的、或是有意義的照片時,並不只是一張單純的照片而已,依循現象學的思路,應當是看見照片的此時又重新回到照片中的彼時,然後重新經歷一遍照片中的事情,一張照片帶來的不僅是回憶,更是回到過去。麵線如果是這張照片,那麼緬懷的不單是麵線,而是過去在某一段時間已然鑽潛在身心的基因,儘管只是簡單的麵線糊。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冰沙排隊店—東海夜市綠豆沙牛奶+龍井海埔厝阿婆綠豆沙手搖冰(二)

冰沙排隊店—東海夜市綠豆沙牛奶+龍井海埔厝阿婆綠豆沙手搖冰()

鏡頭在夕陽西下前停格,龍井大肚溪出海口的河堤上,手中的搖搖冰也幾乎見底,餘暉正以慢動作被大海緩緩的吞沒,就先將時光倒敘,回溯到東海綠豆沙牛奶。



↑唯有用全景鏡頭才能描述大肚溪出海口的夕陽美景

同事見我買了東海綠豆沙牛奶,也說起龍井家附近的搖搖冰非常有名,那是一種老式的手搖冰,必須很賣力地不時攪拌,好讓冰沙不會結成冰塊,搖搖冰店就在一棵老榕底下,沒有招牌,只有立地醒目的燈箱上寫著大大的[冰]以及[搖搖冰],她說常喝的是酸梅搖搖冰,但我心中浮現的卻是小時候百香果帶有酸甜風味、金黃色澤的搖搖冰,不過酸梅也可能是小時候常吃的染紅酸梅吧。聽她一言,並助我二話不說的直接殺去龍井,尋找傳說中的沒有招牌的手搖冰。


↑阿婆氣定情閒的指揮搖搖冰出貨

阿婆說,搖搖冰在此擺攤已經有四十幾年,還說,住在這裡的老房子也有五十幾年,的確看得出歲月的痕跡在攤車上不留情的爬梳將近一世紀,陽光西曬的力道也把沒有防曬係數的攤車烘出老態,即使屋簷上的老榕樹比屋齡還高,茂密的樹蔭也無法抵擋,逼著店家不得不在面前撐出一片垂直式的遮陽棚,攬阻每日拜訪的夕陽,於是阿婆的工作區看起來倒像自家廚房,客人要買搖搖冰,需走到攤車兩旁後側,才見得著人。



↑搖搖冰攤車已見曝光過度的效果


買上一杯小時候的回憶,搖搖冰店旁就是龍井大排,兩岸的觀光路整建光鮮,又有觀景台,也不失為喝搖搖冰的好地點。百香果手搖冰果不其然擁有古早氣味,但見店家以老水桶裝出搖搖冰,即知是非常節省於工具成本的老店,不過放眼望向中度汙染的龍井大排,口中不知不覺也隱約生出「番仔火」的打火石味,太驚人了,老口味搖搖冰與龍井大排的組合竟深藏有紅酒Body氣韻,鄉土飲食可說往往有意外發現。



↑龍井大排風景雖美,卻汙染嚴重


同事家住海埔厝,路口正是搖搖冰店,同一條道路往北是中厝,往南盡頭則是靠盡大肚溪的田尾厝,老地名的「厝」味完全顯現了地方的古意。她並耳提面命說,往龍港國小前的河堤上,有龍井最美的夕陽景觀,於是不免俗驅車直奔,夕陽雖美不容錯過,但途經屬福田里的田尾厝,沿路水稻田一望無際,除了一些鐵皮工廠干擾,一路便覺心曠神馳,猶如滑行在稻梗上的鳥,連心底都生出嫩綠的新芽希望,如此幸福就在不遠處銜接龍港國小前大肚溪的河堤。河堤用作河濱運動公園,偶有單車、慢跑、散步的人擦身,此刻鏡頭又回到現在,繼續緩緩的搖向出海口,刺眼的光芒與手中即將吸盡的金黃色百香果手搖冰相映成趣。

好了,今日的冰沙喝得太超過,也該暫停一下,以免支氣管受不了。

↑廣陌良田偶有工廠穿插其間,但仍不失風景



↑龍港國小校園小巧,運動場的大小就是校園


招牌美食:無招牌搖搖冰。老式的手搖冰處理,是在地人才知道的冰品,主要有綠豆沙、百香果、酸梅冰、檸檬冰等。另味還有一味青草茶。



↑〈河堤上的傻瓜〉這首娃娃唱的歌不知怎麼了就跑出來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冰沙排隊店—東海夜市綠豆沙牛奶+龍井海埔厝阿婆綠豆沙手搖冰(一)

冰沙排隊店—東海夜市綠豆沙牛奶+龍井海埔厝阿婆綠豆沙手搖冰()

東海夜市新興街上小吃店林立,餵哺一年又一年來來去去的莘莘學子,也造就了無數的排隊小吃店。

在最熱鬧的叉路口就有一家綠豆沙牛奶攤位,不知何時起突然人滿為患的排隊又排隊,尤其夏日一到,每次經過幾乎都會見到長長人龍橫越一間咖啡店,也不得不讓咖啡店老闆每一見到穿過店面的排隊風景,就要提醒一次綠豆沙店家──排隊已經擋到門口了喔。


↑真的排隊擋到咖啡店門口不誇張,人龍如過太超過了,
老闆就會反覆誦念請客人注意不要擋到店門口

這個夏季天氣實在太熱,看到躍躍欲試的排隊人潮,自己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搔癢,戴上遮陽帽跟著接龍排隊,為打發時間,隨口問了排在前面的一位客人,是否有喝過這家的綠豆沙?有。好喝嗎?點頭。是因為店家強調所添加的牛奶為真?對。想必是高溫惹人厭煩,排隊的人似乎懶的啟口。

店面寬幅只有一個攤車大小,眼看兩位年輕小姐毫不間斷的挖剷、填鴨、而後如牆面水泥最後一道「西押給」手續,把杯緣溢滿的綠豆沙抹平,最後送進封口機,一杯杯綠豆沙牛奶很快的裝袋送出。排隊期間不時聽見手不停歇的老闆定時放送「排隊的客人請不要擋到咖啡店門口了!」如果排隊真的太長影響交通,現在店內也開始實施抽號碼牌了。


↑即使手腳伶俐,仍拚不過排隊的人



綠豆沙牛奶沒有特別複雜的食譜,除了主原料綠豆湯打冰,另外就是牛奶,最早的記憶是500CC高雄牛奶的綠豆沙,綠豆的清香風味明顯,與牛奶的香醇非常合得來,不過近年不知是不是年紀大了,喝起來總覺得甜度太過,少了記憶中那份爽朗滋味。倒是東海夜市的綠豆沙牛奶,甜度控制得宜,難怪很多女性連安全帽也不脫的加入排隊行列。


↑招牌飲料標示顯目

招牌美食:綠豆沙牛奶,古早味紅茶冰。牛奶強調原味,非奶精。先一杯口牛奶墊底,再把綠豆冰沙填滿外帶透明杯,喝之前需先攪拌。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淡水排隊美食--淡水阿給

淡水排隊美食--淡水阿給

說起淡水的著名小吃非阿給莫屬,但這樣的平民食物並不是每個人都看得起或覺得特別,不論是老街上的包子、魚丸湯或真理街阿給,在地人始終以早餐看待,但也因為如此之庶民而平常,外來觀光客反倒趨之若鶩,非早餐時間反而成了排隊店。

今天如果一早走入真理街,過去舊稱砲台埔的斜坡上就能遇見騎車或步行的人,進進出出阿給老牌創始店,賣完了每天的五百顆阿給,晚到的人可沒得吃,但後來也因向隅的人多,不知何時隔了幾間店鋪不遠處,有家文化阿給登場了。由於小街上就有好幾間學校,淡水國中、淡江中學、已成幼稚園的淡水女學校,還有改制後的真理大學(最早由馬偕牧師創辦的牛津學堂就在校園內),大清早四方各路學生加上當地吃食的人可把小街鬧得沸沸湯湯,早期的真理街,還有早餐攤車並排小巷圍牆旁叫賣,最常吃的就屬饅頭夾蛋,一大顆白饅頭瓜分兩邊,中間夾上荷包蛋,或許是刈包的靈感所致,饅頭便宜又好處理,十五二十元就解決學生吃粗飽的一餐,當然成為學生最習慣吃的早餐,不過久食也會生厭,以後當過兵的人大概不會懷念。

那時候老牌阿給還未遷移至今天所在,老店位址原是國中校地,屈居兩座中學校之間,鄰居還有一個奇特的獨居老人,院子總是堆滿怪奇詭譎、高高低低的山水石頭,那時候學生都稱他為石頭老人,每天由門前經過,敢於涉足的人寥寥無幾,印象中只得一次與同學壯膽而入,雖沒能見上一面,森然的感覺猶歷歷在目。而老牌阿給簡陋的木造店鋪潮濕陰暗,也令人不敢恭維,一方面大多是淡江中學的學生麕集,與專科生不搭,雖夏天可吃剉冰,冬天有熱甜湯,記憶中也沒進去過幾次,大抵是屋況不佳,令人生畏,以至於那時候在老店也沒吃過幾次阿給,倒是常與同學下山到清水街某家沒招牌的阿給店吃阿給,以後反而賴上這家阿給的口味,此店除了招牌阿給,也兼賣黑輪 、甜不辣,冬天的時候還有紅豆湯圓可吃。

阿給的出現歷來已有傳說,為何稱作阿給?有次與一日文系畢業的同事論及此事,老一輩人因延續日文發音往往把油豆腐叫做阿給,不過阿給一詞已經是日語「阿布拉給」的簡稱了,於是阿給阿給的,就成了油豆腐的代稱,但淡水阿給不只如此,將油豆腐放大挖空後,再填入冬粉撐大肚皮,並以魚漿封口,就成了一粒雍容大度的淡水阿給。真理街老牌阿給與眾不同的特色是淋湯醬汁,有別於其他家黏稠的甜辣醬,只用單純的醬油與辣椒融合,一碗阿給一杓湯醬汁,目的是讓阿給入口前,先將阿給開腸剖肚,讓冬粉遭遇湯汁後可以飽吸一頓,原本沒有添加調味料的內裡,不論冬粉或阿給,此時蘸染稀薄湯汁,也成為飽學之士,肚子裡有了墨水,吃起來就有滋味。雖然阿給的學問簡單,但如何吃出異同與好惡端看個人,大抵能經由魚漿是否真材實料、阿給皮肉是否滑嫩、冬粉是否濕縟柔軟,但看醬汁是否與脾胃相符,這樣子幾個條件加總下來,老不老牌並不重要。


招牌美食:淡水阿給,有生有熟,在地人常買生阿給回去自己蒸食。最常到清水街一家無招牌阿給店(但攤車上面懸掛有「阿給」兩字),因為乾淨,而且也算超過三十年的老店。另外還有甜不辣與甜湯。有陣子店面分租素食粽攤位,也可吃到粽子。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台北西門町楊桃冰+老天祿+上海老天祿鴨翅

台北西門町楊桃冰+老天祿+上海老天祿鴨翅

大約十多年前,外帶隨身杯冷飲店並不普及,滷味攤也沒有如此之多,看電影也沒有嚴格規定要吃爆米花,到西門町看電影的零嘴當然就是任君選擇,西門町電影街(峨嵋街)就近就有老天祿,或者上海老天祿的乾滷,也成了看電影最流行的零嘴。不過剛進西門町,如果是炎炎夏日,當然二話不說先殺進成都楊桃喝上一杯楊桃汁或鳳梨冰,楊桃汁為鹹,鳳梨冰為甜,一鹹一甜,剉冰如碎鑽,是吃喝太快就會頭痛的極冰,不過若少了冰鑽,不是太鹹就是太甜,有了冰,除了保溫,另一功能就是讓濃縮滋味的楊桃或鳳梨汁,可以在碎冰漸漸融化當下稀釋、平衡,如果喝得太快鹹甜就會勝出,如果喝太慢冰塊融化過多,那麼就可能不夠過癮,於是掌握櫃台的老闆,拿捏的冰與水的比例功夫就格外重要,所幸純熟的手感,已練就一身經驗,不管楊桃或鳳梨,喝上一杯都能消暑一下。



再往電影街走去,若不想正式用餐吃日本料理,那麼乾式滷味就是看電影最合適的零嘴,如果說,可以讓男人接受吃得有點麻煩的鴨翅滷味,或許唯有西門町的老天祿或上海老天祿了。不過以前也分不清楚何為正宗?何謂始祖?其實合口還是最重要,一開始因為就近電影街,先吃過老天祿的鴨翅,肉質飽滿豐盛,更不黏骨,吃的時候不用左支右絀,只為了吃到一丁點皮肉,原來那時候女友熱中的推薦是有道理的,西門町的鴨翅在這一點上完全沒有令人失望。



到底人紅是非多,身在武林總會有人爭奪天下第一,但不管如何,兩家的鴨翅各有特色,也各有擁護者,由於已經超過十年未曾嘗試,最近又吃了一次上海老滷味,個人以為最大的差別或在辣味的調理與表現上,那就是其鴨翅可以感受到粉末狀在口舌中的細微觸感。



不過最後是老話一句,鍾鼎山林各有所好,順自己的口最重要。

招牌美食:成都楊桃冰,有大小碗之分,就兩種口味,一是楊桃汁(有冰或去冰,杯裝);楊桃冰(碗裝,吃得到大片果料)。所謂汁與冰的差別,就在是否有無醃漬水果。另一就是鳳梨汁與鳳梨冰。口味偏淡的人最好加冰,以免過重。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台南排隊美食(五)--雙全紅茶

台南排隊美食(五)--雙全紅茶

紅茶可以賣到排隊,那真得喝喝看,所以趁機會一到台南,首站就拉著朋友蒞臨雙全紅茶。

朋友也久未再喝,記憶中是在中正路的某巷子內,旁有總爺宮廟,也靠近林百貨。車子停妥附近後,順著曲折的巷子,即使迷路也無所謂,來到台南就是要深入探索老巷弄的迷人氣味,再怎麼鑽竄也都能安全回到車水馬龍的大馬路。


↑非假日多見在地上了年紀的顧客手裡一杯,連女性也不例外,門口外站著就喝了

雙全紅茶外帶者多,甚至已經發展到宅配系統,冷溫熱任選,瓶裝80元。而既然人到現場,當然是以最習慣的姿勢飲茶,站著喝紅茶最多見,還有頭頂安全帽嫌脫戴麻煩,隨口就喝的客人。現場喝紅茶原來是玻璃杯裝,大概只得300cc,對現代人的特大胃口而言,不啻是意猶未盡,不過也不用失望,可在當場目見老老闆認真專注的神情,只為裝盛小小一杯冰紅茶,玻璃杯裝的雙全紅茶一端出,杯面已冒汗涔涔,未喝就先心頭涼沁,甘潤的深焙茶味,又多了一層次的厚實茶香,聽說有人把雙全的祕方流傳民間,就不知是否為真?不過朋友也沒有否定,因為他的父親老早知之甚詳並轉告過。


↑雙全紅茶當然就要雙雙對對的品嘗

懂得煮茶自己喝畢竟與別人經手不同,我常以為小吃美食與成長記憶是密友,我來,只是一介觀光客,但對在地朋友就又有了不同的意義,喜不喜愛是其次,帶我來此的朋友久久一次,一口即讓他的回憶也跟著甦醒,有沒有走味更是憑藉了本身最古老的記得,最知道,入口一聲──哈啊~~,冰涼的上好,原來口感未走調,雙全紅茶六十年如一日。


↑堅持崗位專心一志的端出每一杯紅茶

招牌美食:雙全紅茶。冷、溫、熱三款;全糖、半糖、微糖(三分糖)、無糖四種甜度。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台南排隊美食(四)--西門市場福榮阿瑞意麵+台中綠光計劃9號店新手書店與街角鹽水麵店

台南排隊美食(四)--西門市場福榮阿瑞意麵+台中綠光計劃9號店新手書店與街角鹽水麵店

新手書店站上排隊店的行列已是無庸置疑了,一到假日,遊客如織,每每蜂擁而至,上千人次打卡不誇張,雖然每次見到老闆總是不免聊起為了如何經營起色而傷腦筋,不過也從不停住腳步,新手書店求新求變,歷經幾次改頭換面,從書種到空間,停滯毋寧是衰亡的警鐘,之所以新,新書類別完全展現有個性、有想法的老闆選題火候;之所以變,從空間到活動,幾位夥伴赤手空拳打造社區的讀書花園......不過在此容我暫時岔開話題,隨想像的手提鏡頭轉到書店對街的一間小吃店「鹽水麵店」的意麵上。




來到草悟道,一想起吃,腦海首先排比的仍是小吃,在新手書店對街這條路上,不遠處小吃就有豐原肉丸和這間新開麵店,說到麵,吃來吃去,喜歡的還是意麵,當然意麵品種繁多,各有千秋,但仍有幾項特性,一是捲髮波浪狀的麵條,一是薄如蟬翼可透光的麵身,至於是寬是扁,就讓在地爭奇鬥艷。這家「鹽水麵店」麵條雖稍厚,會選上只因欣賞乾淨清爽的吃食空間,餐具以烘碗機保存,沒有老舊麵店那般油膩,至於食物當然也在伯仲之間不失口味,往往點一大碗乾意麵,配上淋有豆瓣醬的鵝米血,更有自製的小魚乾辣醬醒口,想喝湯則有招牌肉湯圓,不過個人更喜歡豬肝湯或蚵仔湯,蚵仔也是當日賣完即無,或者燙魷魚、鵝腸,或滷味小菜,皆新鮮可口,能在鬧街以小吃填飽肚子是再好不過的小確幸,小店開張未一年,生意已見興隆,每到用餐時間,如果晚到可能還搶不到座位,又或者食物完售,可見在精緻的飲食街仍有遊客愛這味。

既然說起意麵,除了南投意麵和鹽水意麵雄霸一方,前回提到的台南正興街奇譚,可順路一遊的會是西門市場,受背包客青睞的佳佳旅店是著名地標,聽說市場內有全台最多樣的花布,果不其然,布莊櫛比鱗次,家家陳列各色炫目花布,令人眼光撩亂,不過原本聽聞市場裡有一家老牌「江水號」冰店,但走近時卻看見隔鄰有攤也屬老店的福榮小吃店阿瑞意麵,聽朋友說市場的另一側出入口還有家小時候常吃的意麵攤,不過稍早經過,不時飄來附近生鮮市場的濃重異味,倒不如布街的輕鬆寫意,此店招牌記載了創始於民國12年,也就是日治時期大正12年,時值西元1932年,數來也有八十幾年。



由於肚子已經飽餐,刨冰與意麵猶豫下的對決,意麵終於勝出,只能點上一碗小意麵外加滷魚丸一試口感,意麵沒有令人失望,窄版的麵身更形細緻,肉燥爽口不過分,有著三代流傳自製意麵的手藝,雖然招牌有餛飩,但已經沒有胃口可裝,所以我才向朋友說,到台南必須要有牛一般的四個胃,才能無盡無悔的吃遍府城。不過雖然市場魚丸是此地常民食物,但滷過後的魚丸氣味依舊高昂,令我無法真心接受,下次也許就此割愛。倒是碗公見底前,店家突然端來清湯,原來古都有古風,老麵店留有此招待習慣,對沒有點湯的客人而言,清湯仍是待客之道。



招牌美食:阿瑞意麵和餛飩湯。如果喜歡自己動手煮,意麵和餛飩也有生食販賣。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台南排隊美食(三)--台南碗粿VS彰化碗粿

台南排隊美食(三)--台南碗粿VS彰化碗粿

每到台南一有機會總忍不住找尋碗粿形跡,有一次住宿海安路附近,一早起來就往水仙宮市場鑽竄,但自知仍不夠早,無法排到傳說中的清涮牛肉湯,只好到市場解饞,其實也有好幾間清早賣牛肉湯的店家,還好早到一步,一早的牛肉湯都是賣完為止,後到的客人只好扼碗,雖未曾一早以牛肉湯果腹,但其鮮甜的滋味的確不賴。

不過一轉頭看見市場攤位隔鄰有賣碗粿,二話不說移樽就「吃」,正欣喜能夠吃到台南碗粿當第二頓早餐,沒想到碗一端出,附上的叉子竟然是單片的竹製叉,說是叉子又不像叉子,從來沒見過也不好意思問,只好嘗試想像如用一般三分頭叉子,沿著碗緣深挖後並平均劃分,但問題來了,竹叉有厚度,頭形又非尖刺狀,怎麼叉如何叉?結果手忙腳亂一團糊塗的挖,卻怎麼也掏勺不起,因為有醬汁,一身滑溜,扁薄的竹片怎麼也無法保持平衡,一起手一塊粿就又翻身下滑進碗。

正當手足無措之時,同桌旁的一位好心阿姨目睹一切,只好告訴我,吃台南竹叉碗粿,上桌後需等一會兒,讓粿稍涼,竹叉才好上手,轉涼的粿會有緊實度又有Q彈度,竹叉的功用才能使得上,靠蠻力只是虛擲光陰,再怎麼撥挖也吃不了一口,原來如此,不過我還是放棄,直接用便利筷就口,土包子上府城吃碗粿,鬧笑話。不過隔天第二次再去,知道了該靜待碗粿轉涼的撇步,竹叉用起來就熟稔多了,一回生二回熟,也學會跟著在地人用竹叉吃碗粿。

小吃美食從來就離不開成長記憶,小時候阿嬤老家旁一早就有碗粿餐車,所以順理成章彰化的碗粿也成了選項之一,碗粿基因密碼因此深植幼小心靈。雖然碗粿都是使用在來米炊蒸處理,但那時候的彰化碗粿質地與台南完全不同,聽朋友說,台南碗粿在料理過程中有植入台南特有的肉燥汁料,所以碗粿才會帶有暗褐色的膚色,咀嚼起來口味不落單,不像一般碗粿需靠醬汁喚醒粿的本身。

而說到小時候的彰化碗粿,比較特殊的地方則是粿身中間鑲嵌的肉丸子,肉餡大小剛好撐起碗粿的分量,當劃開粿身,肉餡的醬汁有一部分早已因炊蒸而滲透,但由於高溫蒸熟,肉丸早與包圍的粿分離,於是一開挖,即刻見到外圍的粿身白皙透嫩,內裡又暈染醬色,接著再與表皮淋上的紅甜醬或蒜汁相遇滲透,於是裡應外合,小小一碗就成為粿的協奏曲,最後曲終時,沒有另外點湯的客人都可以向老闆要上一碗清湯(過去較貧窮的人家往往這樣吃喝),在遺留的醬汁中,把合奏帶向精彩的尾聲,無須另外佐料,清湯與醬料走向幸福的結局......這樣的喝湯古法在現代雖已少見,除了豐原廟東街有過,在台南倒是還能見識一二。

招牌美食:有機會吃過台南水仙宮市場的碗粿與赤崁樓附近的碗粿,手法與口感都不同,只要喜歡都可嘗試。聽說小西腳的碗粿歷史悠久,有機會肯定去試試。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台南排隊美食(二)--台南正興街奇譚+排隊冰淇淋

台南排隊美食(二)--台南正興街奇譚+排隊冰淇淋

近年台南竄紅的正興街冰淇淋,如果假日嘴饞,很可能得努力排隊,據說有排到七、八百號的也不為過,但那天非假日,拿到的牌號60,也不用大排長龍,很輕鬆地吃到了,口味唯有兩種,我選觀音茶,朋友則點椰奶,拿到手時看見冰淇淋上面扦插一管類脆笛酥,雖說用料濃郁,但要價實在不可高攀。



不過食物若能與記憶連結,那就會產生故事,加油添醋下倒也可以一解單純口味,朋友就這樣透露一則故事,且是鬼故事,這真人真事絕非危言聳聽,不過可不是冰淇淋的故事,而是朋友小時候非常私密的靈異事件。事情是這樣的,原來朋友老家就在正興街上,如果排隊買過冰淇淋的人或許就有印象,街角後面還留有舊時的街衢巷弄,其實這才是老台南最精彩的巷道文化,血管般幽靜的小巷子曾密布老府城內,朋友說,過去沒有許多街燈,一到晚上,這些摸黑的街巷在他小時候根本不敢踏入一步,以前正興街還未拉直拓寬,朋友的老家就位在現今冰淇淋店的後方十步之遙,那才是過去未拓寬的正興街,而現在的冰淇淋店在以前則是大人小孩都喜愛的柑仔店,那時代正是戳戳樂在小孩之間流行的年代。

大約六、七歲當時,有一天朋友在臥室裡寫功課,寫著寫著他似乎感覺有人,一轉頭隨即驚見床鋪上坐著一位老者,頭戴一頂中折帽,面無表情的直視著他,朋友頓時屁滾尿流,從二樓飛奔下樓,哭喊著找媽媽,那時阿嬤剛進門,撞見朋友驚慌失措的樣子,頻頻安慰並勸他只是一時眼誤,這次的驚慄造成的陰影不小,從此這景象歷歷在目,小小心靈留下一道非格雷的陰影,台南的暗巷一到了晚上朋友都不敢涉足的症候群,可能與此經歷有很深的關聯性。

震驚之處還在後頭,當朋友念高中時,一日翻閱家中的老相簿,映入眼簾的卻是糾纏已久的夢魘,小時候撞見的老先生,怎知會出現在相簿中?這時朋友拿去問明家人,原來那位老先生不是別人,卻是朋友未曾記憶的祖父,更令人吃驚的還在後頭,原來當時家人瞞著他,其實有請道士來家中作法,超渡亡靈,朋友這才確信那時並非年紀小不懂事,一切都是真實的不得了的故事。

聽說朋友的小時候記憶近在咫尺,口中舔吮著冰淇淋,應該是冰溫造成了體溫下降,尤其雨後的傍晚,不過這裡絕對是值得一遊的景點,下次,別人排隊吃冰淇淋,我則是藏有一則正興街的奇譚一起排隊。

↑冰淇淋店後方的向巷子才是以前的正興街

招牌美食:冰淇淋附上一支類脆笛酥。兩種口味交替,不一定吃到別人口中的味道(原因可能是店內只有兩部霜淇淋製冰機)。

↑街角店面空間僅容一二人錯身,兩部拉霸冰淇淋機就占去大半


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